登革熱(俗稱天狗熱)又稱典型登革熱或原發性登革熱,是經由病媒蚊傳播登革熱病毒的熱帶傳染病,會有病媒蚊所傳播的登革熱病毒大都出現在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比較多,登革熱是為熱發性疾病;在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白線斑蚊以及埃及斑蚊,這兩種病媒蚊俗稱為花腳蚊;其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是一種致命併發症。
台灣夏季溫度偏高,自從開始有登革熱疫情之後,大部分都是在7.8月的時候才會發生,近幾年由於全球氣候的變遷,導致登革熱疫情提早從6月份就開始發生,以台灣南部較容易有登革熱疫情發生,役情也逐漸往北部移動;依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疾病類別裡,登革熱是五類傳染病中的第二類傳染病。
圖片來源:http://www.who.int/denguecontrol/en/index.html
一般來說,蚊子大約可活30天,從卵到成蟲的週期大概是7-9天,當天氣變的較炎熱又有足夠的食物時,會促進生長機制,可能5天就變為成蟲。
下圖為蚊子的生態史
蚊子的卵具有抗旱性,沒有適當的環境可孵化時,可持續一段時間的存活,當遇到水時會立刻孵化為幼蟲,也因此環境中許多積水的地方常成為滋生蚊蟲的地方,如下圖所示,
想要減少蚊蟲滋擾與登革熱蔓延,可有下列小撇步:
1.加裝紗窗(門)。
2.附近若有囤積輪胎,輪胎內有積水時,則需要將輪胎內的水給倒掉。
3.沒有用到的盆栽內裝有水時,則將水倒掉以及將盆栽刷乾淨,以免病媒蚊的卵繼續附著在盆栽上。(因為卵可以在無水狀態至少一年,若再碰到水就會開始孳生)
4.出入高感染地區,則穿長袖、長褲。
5.若有貯水容器,不需要使用時,盡量都倒置狀態,以免有病媒蟲孳生;需要使用時,則加蓋密封,至少每週換洗一次。
6.廢棄容器(飲料罐、便當盒、臉盆、浴缸、水族箱等)不要隨意丟棄或者堆積在戶外。
7.若社區發現有人被病媒蚊傳染,需要馬上通報,以免登革熱疫情擴散。
8.定期每週在住家進行巡、倒、清、刷的四合一工作。
9.避免早上9點到10點以及下午4點到5點(埃及斑蚊以及白線斑蚊兩種病媒蚊較頻繁出現的時段)到戶外公共場所的樹蔭、草叢、涼亭等陰暗處逗留。
在亞熱帶地區以新加坡為登革熱防治最嚴格的國家,新加坡政府也有在時常呼籲大家如何防治病媒蚊的傳染,以下是從新加坡網站所找到的防治工作:(資料來源:http://app.nea.gov.sg/cms/htdocs/article.asp?pid=675)
時常檢查(每天):
1.將灑水器和桶子的水倒掉以及將它們放在貯存室。
2.將盆栽的水倒掉,洗刷盆栽的內外部,將蚊蟲卵刷掉,儘可能避免使用所清刷的盆栽。
3. 將盆栽的土壤弄鬆,避免水堆積超過土壤的表面。
4.不要將單一的排水孔給鎖死,避免盆栽和其他設備的排水孔成為負擔。
5.不要的盤子或貯藏器應該倒置放著和冷氣的裝置要定期清洗,以免有病媒蚊的卵附著。
定期檢查(每隔2-3天):
定期換花瓶的水,清洗花瓶的內部。清洗花和植物的根部,以免病媒蚊的卵附著在花瓶的內部。
一週一次:
1.每週一次清洗住家的冷氣濾網。
2.清掃落下的葉子、住家花園和排水孔設備的水。葉子表面可能會收集水或者可能會妨礙排水孔排掉水造成積水的狀況。
一個月一次:
即使屋頂排水溝和水溝是乾燥的, 花瓶內加入土壤不使水超出土壤表面。
這些方法分享給大家,讓病媒蚊蟲遠離台灣;請大家多注意住家的清潔,以避免病媒蚊能在夏季時有機可趁。